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为什么踌躇难进?
来源:境美环保
|
作者:jingmeiep
|
发布时间: 2017-03-30
|
11852 次浏览
|
分享到: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会受到地下水不同程度的浸泡,从而产生大量浸出液体,浸出液体中的污染物质进入地层内的含水层后,会对附近的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可能很多人知道,现代化的北京周边,目前散落着多家未经过阻隔填埋处理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而这样的问题几乎存在于各城市。
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会从选址上开始考虑,选择防污能力强和自然危害小的场址,并进行严格的防渗和封场处理。而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不少是往年挖沙石形成的大坑,并没有采取如正规垃圾填埋场所需的防渗技术处理,降雨后渗滤液经包气带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安全易造成威胁。
2008年,北京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底,北京市垃圾积存量在200吨以上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共有1011处,这些垃圾填埋场以填埋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为主,总积存量达8000万吨,占地两万亩。”卫潘明介绍说。 据了解,北京市这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数量众多、分布分散,而且规模较大。而在北京一些近郊地区,有些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在有些远郊区,由于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僻,垃圾收集设施落后,很早就形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由于长时期非正规填埋垃圾,造成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规模较大,其中不乏填埋量超过百万吨的大型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底数不清,不知如何修复治理 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治理修复规划,只有被动地等待其他项目启动;治理修复主体不明晰和土地性质不明确导致无法形成盈利模式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污染状态不明,针对性的治理工作就难以开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像北京一样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调查统计的城市并不多,大多数城市尚未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数量进行调查统计。 在业内专家看来,由于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底数不清,导致国家治理政策无法出台。“不知道数量,不知道该如何治理,不知道需要多少投资。”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坦言。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的主体是谁?修复治理之后的土地如何利用?是循环利用还是商业开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道出了目前我国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修复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只有解决修复的主体问题,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的进程才能加快。其实,早在2012年,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就被纳入《“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但是除北京等个别地方外,目前在绝大部分地方尚未启动。 在卫潘明看来,“治理的目的还不太明确,治理的理由还不充足。”目前诸如北京等一些启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修复的城市,主要与开发项目的结合比较紧密,只 有当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或者存量垃圾影响了城市发展,这个项目才会启动。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治理修复规划,只有被动地等待其他项目启动。 近几年来,北京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约50亿元,对1011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治理。作为环卫行业主管部门的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是治理的主体。北京对1011个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只有一个项目是由企业开发的,其他项目全部由市、区两级财政掏腰包。 很多社会资金和企业想参与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中,希望通过治理获得土地开发权。